“‘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非常有名,现在我更加明白它的含义了,以后向朋友介绍中国时有故事可以讲了。”近日,在安吉县余村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韩国学生金雪妍,走访角角落落了解村子如何从“石头经济”变为“绿色经济”后,由衷地感叹中国“美丽乡村”建设在解决困难、探索创新的道路上所取得的成就。
培养“讲好中国故事,当好友谊使者”的“知华友华爱华”人士,是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使命。那么,如何让国际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同时又能在心灵相通和切身感悟中发现中国的美丽、汲取成长的力量呢?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职业院校“小而美,实而深”的特色化国情教育。
上学期末,在学校的“智慧树”教育平台上线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首门知识图谱AI课程《中式面点的制作工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算法,该课程将中式面点工艺的123个知识点、108个知识点关系、185个教学资源、23个问题体系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完整的、多维度的知识网络。
据介绍,目前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在必修课上为在校生和境外学生开设线上线下《知华大课堂》,建成中国历史、茶文化、饮食、建筑园林等10门和旅游专业贴合度极高的微课教学资源。同时,打造了感知“美丽中国”的公共选修课,建成绿水青山、中华礼仪、青瓷工艺、宋代茶韵、浙江“红船”等13个示范微课程。“相关课程不仅有‘小而美’的个性化特色,也为留学生切实掌握中国旅游资源知识、提升宣讲能力提供了新鲜素材。”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院长黄慧介绍道。
学校每年在俄罗斯、塞尔维亚等地开展的文化节活动中,中华武术节目总是能吸引多国参观者的驻足欣赏。来自各个国家的留学生们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有模有样地打起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健身功法。他们的身影与中国文化元素相映成趣,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尽管文化各异、肤色不同,此刻却心意相通。
“两手托天理三焦,左右开弓似射雕,调理脾胃须单举,五劳七伤往后瞧……”来自俄罗斯的小伙凯瑞念起八段锦口诀,一招一式间毫无违和感。“最近迷上了八段锦,学校很棒。既有相关教师,又有文化节等展示舞台,我要把中国武术带给更多人。”他说道。
如今,学校围绕“知华大课堂”“美丽中国之旅”特色课程,建设类型丰富的国情教育实践教学基地。在校内设有中华文化体验中心、浙江旅游博物馆、青瓷工艺制作园区等空间,为学生们举行旅游场景任务训练、国情文化讲座等;校外建有浙江红船(南湖革命纪念馆)、安吉余村、杭帮菜博物馆等十几个实践教学基地,进行探究式、实操性“人文之旅”;境外设有中俄旅游学院、中塞旅游学院和中意厨艺学院,每年在俄罗斯、塞尔维亚、意大利开展“一带一路”中国文化节,举行“讲解美丽中国故事”“书法艺术创作”“‘风雅·宋宴’展示”等活动。
“三类基地营造了浸润式的国情教育人文氛围,配合多元立体化的导师团队,能让国际学生得到旅游职业素养和情操的培养。”学校国际学生国情教育名师工作室主要成员许旭告诉记者,这支导师团队也是由学校精心打造而成,其中既有中文、旅行服务与管理等专业方向的骨干教师,也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负责人、旅游行业专家、外籍教师等,以及优秀的中外学生也能成为“兼职导师”。
在“感知美丽乡村”实践活动中,不仅有专任教师布置知识点的阅读和听说任务,基地所在地的党政书记和村民也将成为“兼职导师”,讲述地方故事;“中国的红色有什么特殊含义”“这艘红船为什么不一样”“红船精神怎么代代相传”这是国情教育《浙江“红船”》微课中,“兼职导师”张子璇为学生们留下的三道“课后作业”,她是学校导游专业的学生……
“‘专兼职、校内外、师和生’多元化的导师团队,会让国情教育教学内容设计更加‘走心’,带给国际学生更多深层次的理解感悟,促发他们对中国国情和国际旅游的深入了解。”黄慧解释道。近年来,导师团队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省级特等奖,学生已在“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省大学生中华经典诵读竞赛等一系列赛事、活动中崭露头角。
原文链接: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999986865424644851&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24371dc9a4c0a8846e0001&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2999986865424644851&pid=&source=share